随着我国传统中医学在国家事业的飞速发展,中药在疾病的防治与人体健康打点等方面的作用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社会对中药炮制、调剂、鉴定、出产与经营等方面人才的需求也逐年增加,但目前中药学专业人才严重短缺。因此,中药学专业正成为我国实施“大健康、大卫生”医疗健康卫生服务发展战略的重要储备专业,发展势头迅猛,就业前景非常乐观,在所有药学类专业中,该专业就业率排名第2,在整个医学大类中排名第9位。

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技、体全面发展,适应现代化中药出产、销售一线岗位需求,掌握中药出产、经营、鉴定、调剂、打点所必须的基本理论、基本常识和实践操作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和学问修养,面向中药行业,从事中药炮制、鉴定、制剂、调剂等岗位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专业特色
1.构建了“三方合作、三能递进、两项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三方合作”,即学校、医院、医药企业三方合作;“三能递进”,即岗位基本技能、岗位核心技能和岗位综合技能三种技能培养相互递进,通过三年技能的不间断培养,实现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提升,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两项融合”即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将专业技能培养与专业素质教育相融合,实习与就业相融合,从而达到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中药学专业人才的目标。

2.形成了“校院企合作育人”的校企合作体制机制
中药学专业与医疗机构、药企专家等组建了专业教学引导委员会,搭建一个校院企互惠多赢的平台。校院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课程体系、组建教学团队、共建实训基地,实现“培养方案共商,培养过程共管,培养效果共评,培养结果共享”,最终实现人才校院企共育中药学专业人才。
3.构建了“134”的中药学专业课程体系
中药学专业遵循“常识、技能、职业素养并重”的原则,构建了“134”课程体系。“1”一条主线,即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3”三个就业领域,即中药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在主要面向医疗机构、中药出产企业和中药经营企业三个就业领域;“4”模块课程,即人文社科课程模块、专业基础课程模块、专业技术课程模块和专业实践课程模块。人文社科课程模块和专业基础课程模块围绕专业技术课程的要求而安排理论与实践教学内容,专业技术课程模块与专业实践课程模块相辅相成,依据“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的认知规律,加强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

4.打造了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专兼结合教学团队
中药学专业现有专任教师24人,此中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10人,占教师人数的41.7%;其余均为中级专业技术职称;具有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16人,此中博士1人,占教师人数的66.7%;“双师型”及“双师素质”教师24人;专业教师在科教研方面获得突出成绩,主持及参与课题荣获黑龙江省卫生厅科技进步二等奖、市局级科教研一等奖等多项奖励,公开发表论文30余篇,SCI收录2篇,出书教材及著作20余部。此外,从各教学医院和医药企业聘请了临床兼职教师19人。已基本形成了结构优良、专兼结合的教师团队。
5.创立了功能完备、打点规范的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
校内尝试实训设备先进完善,现有医学基础实训中心、临床医学实训中心及中药学实训中心3部分。中药学实训中心包括中药标本室、中药调剂实训室、中药炮制实训室、中药鉴定实训室、仪器阐发实训室、制剂设备实训室、药物阐发化学实训室等7个实训室,中药学实训中心配备高效液相色谱仪、中药标本、压片机、紫外分光光度计、显微镜等实训教学设备、材料,校内建有药用植物园,种植黄芪、荆芥、赤芍等中草药,校内实训条件能够满足中药学专业尝试实训的教学需要。
人才培养质量
本专业现已开发校外实训基地、校外合作医疗机构近10家,此中包括大庆市中医院、大庆油田总医院、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从属医院、齐齐哈尔中医院等多家三级甲等医院以及多家知名药企,能充分满足本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此中,大庆市中医院是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黑龙江省名优特色中医医院;大庆油田总医院单独具有一定规模的药学部,包含中草药局、中药制剂室等部门。这两所医院可保证中药学专业学生的课间及毕业实习。此外,学校与大庆市福瑞邦药房连锁有限企业、北京悦康药业等多家药企签订了实习就业基地,满足中药学专业学生临床实习及毕业顶岗实习的同时,实现了实习与就业的融合。
